總網頁瀏覽量

20180808

清代啟蒙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學家 魏源 預知時至 安祥往生極樂

分類: 頂門發熱往生
082  無病或是微疾往生極樂世界 案例

魏源,原名遠達,字默深。清代啟蒙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學家,近代中國“睜眼看世界”的先行者之一。湖南邵陽人,生於清乾隆五十九年(1794),往生於清咸豐七年(1857)。

晚年信奉佛教,法名承貫。魏源是近代史上開風氣之先的人物。同時,可能不太為世人所知的是,魏源也是近代佛教界中的碩德,是一個惇厚樸實的老實念佛人。

眾所周知,魏源以經世致用而著稱。所謂經世致用,簡單地講就是學以致用,也就是“學術”必須用於治國安邦、民生日用的實事當中。魏源認為經世的目的就在於使國富民強。

只要對國家,對老百姓有利的,他都積極地去努力。比如,作為封疆大吏的幕僚,他曾參與攸關國計民生的鹽政、漕運、海運等時務,在政制興革、除弊興利、吏治養民等現實問題上,充分發揮了經世才能。

一部《海國圖志》,是其經世致用的巔峰之作,魏源也因此書而名垂青史。

魏源的經世致用不光體現在撰寫文章為百姓、國家利益呼號,其同情和關心民生,為官清正,在為期很短的官宦生涯中也有突出的表現。

道光二十九年(1849)六七月間,魏源被任命為揚州府興化縣知縣,該縣容易發生洪水。在魏源以前的地方官,因為堤防不堅實,害怕朝廷治罪,所以一遇到漲水就開閘放水,即使壩內稻穀成熟待收,也置之不顧。

魏源到任後,為了保住當地農民辛勤耕作的果實,堅決反對草率啟壩,“冒風雨伏堤上哀號,願以身貸民命……”這年稻穀獲得大豐收,當地百姓感激地將所收穫的稻穀稱為“魏公稻”。

晚年的魏源求法於北京紅螺山的瑞安法師,這是一位專修淨土的高僧,是清代淨土宗的代表人物之一。後來魏源在高郵作知州時,特邀請法師到高郵弘揚淨土,受到信眾廣泛歡迎,當地念佛人短時間內驟增劇長。
-----
咸豐四年(1854)六​​十歲的魏源正式皈依佛門,決志專修淨土,成為了一個純然的念佛行者。

魏源不僅自己信佛念佛,還老婆心切地勸人信佛念佛。魏源在給週詒樸的信中寫道:

“老年兄弟,值此難時,一切有為皆不足恃,惟此橫出三界之法乃我佛願力所成,但辦一心,終登九品。”他叮囑友人對念佛法門力行毋怠:“此念佛法門,普被三根,無分男女,皆可修持。”
----
古今世間風雲人物生前往往能叱吒百端,騰挪萬千,但仔細推尋,似乎能得五福中之善終者並不十全。人在平生尚能作偽虛假,唯獨臨終,無論如何也欺騙不得人。

魏源的臨終行狀,據其子魏耆記述:
咸豐七年(1857)二月,(其父)“偶感微疾,謂從子彥曰:'昨有所徵,吾殆不久。至時,毋號哭相擾,惟靜俟氣盡,乃含殮耳。'旬日疾止,神誌如常。

至晦日,索湯洗濯,易襦袴。明日三月朔,金廉訪安清過候,劇談逾晷。徐謂曰:‘君且休,吾將逝矣。幸致何子敬,勉進德,不及決矣!入室凝坐,至酉刻,嗒然而逝,時年六十有四。
----
“昨有所徵,吾殆不久”,此處可知魏源應是對自己的往生預知時至,且有所靈應。當然,何種徵兆,無從知道。

“至晦日,索湯洗濯,易襦袴”,二月的最後一天,他知道翌日便要往生了,故自行沐浴,以恭候佛菩薩來迎。

“明日三月朔”,往生那天是三月初一,客人金安清來訪,魏源與之相談,很有精神。談後精力稍衰,對金說:“君且休,吾將逝矣。”——“金兄少坐片刻,我將往生西方了!”說完進入佛堂,凝坐念佛,不多久就安然往生了

其所囑家人者唯“至時毋號哭相擾”一語,所囑友人者唯“勉進德”三字。
面對死亡的來臨,如此地不憂不懼,不戀不悲,這是何等的灑脫自在!佛力的不可思議極顯於魏源這末後一著。這自是其平日篤實真切的念佛所感,也不得不說與他惇樸謹嚴的為人有關。

綜觀魏源的一生,從性理到行履,從文字到事功,不但有出格手段,而且也顯示出其超世之才學。其晚歲歸心佛教,融通諸宗,專志淨土,“求出世之要”,編訂淨土四經,臨終自在往生等等,在中國佛教近代淨宗發展史上應佔有一席之​​地;而對後世一切世間英才俊傑一個都不可免之此生結束心屬何方、魂歸何處的問題,相信他也給出了最明晰、最確切、最精采的回答!